时间: 2024-06-20 09:30:23 | 作者: 产品体系
一场大雪过后,兴华街便道砖靓丽如新。去年7月完成路面改造的兴华街,首次采用了厚8厘米、长宽各60厘米的便道砖。该便道砖属仿石材材质,不仅外观上简洁现代,而且结实耐用,平整度高、渗水性强,铺设工艺跟家里铺设瓷砖一样,整体呈现效果美观大方上档次。
一块块小小的人行道砖,看似不起眼,却与市民的出行息息相关。它承载着太原人的幸福,体现着文明城市建设的温度。
去年9月份以来,在省城的各条主干道上,时常能听到机器轰鸣声。市政建管实施工程人员通过清缝、热烤、灌注,将修补材料注入到路面已开槽的裂缝处。
“沥青路面如果出现坑槽和裂缝,雨水有了空间就容易留存。长期雨水渗透浸泡,会影响路面沥青面层、基层稳定。同时,在过往车辆的动态碾压作用下,会让路面逐渐松散破碎。”市城乡管理局市政建管中心养护科负责人原永强介绍说:“若不及时修补,病害将会促进扩大,路面平整度变差,行车舒适度下降,既易引起潜在的通行隐患,也加大了后期道路养护成本和资金投入。”
2023年,该中心开展秋冬季养护专项行动,已快速处理主次干道道路裂缝超过20千米,让道路更“筋强骨壮”。
小井盖,大民生。我市城市道路上有10多类窨井设施,井盖安全必然的联系着群众出行安全和城市形象,直接关乎市民出行的“微幸福”体验。为解决窨井盖周边凹陷高低不平的问题,市市政建管中心对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井具、井周病害进行逐一排查,共排查出内部井具病害569处、外部井具病害266处。新更换的井具,全部为防沉降井具,具有“六防(防沉降、防滑、防响、防盗、防跳盖、防移位)”的优点。相比传统井具3至7天的养护周期,这种新型井具通过采用柔性材料“沥青混合拌料”,几乎不需要养护便可直接进行道路面层铺设,对交通流量大的路段养护施工产生革命性影响。至去年11月中旬,该中心累计更换防沉降井具近600座。城市道路养护从细微处出发,让居民体验安稳“幸福路”,不断的提高获得感、幸福感。
2023年,市市政建管中心在滨河西路养护中应用投资小、施工速度快、更为环保的温拌超薄磨耗层预防性养护施工工艺,养护面积近2.7万平方米;在滨河东路祥云桥不封闭交通条件下,引入了地聚合物注浆加固技术,通过夜间打孔注浆方式,固结水稳和土路基,提高了道路承载力;在井具、井周病害处治过程中推广应用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材料,解决了普通混凝土材料养护时间长、影响交通通行的难题……
如果把城市空间比作人体,把城市更新看作外科手术,那每一次道路开挖就是对城市的一次“开膛破肚”,不仅给城市留下难看的“疤痕”,也对居民出行、环境保护等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今,“开膛破肚”正在慢慢地被“微创手术”所替代,现代化的施工工艺、技术、材料、设备、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杏林四条是位于城北地区的一条小街巷,全长只有180米,其污水管道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经排查发现,该街巷污水管道内壁腐蚀严重,结构发生变化,管道接口漏水,存在比较大安全风险隐患。破损管道长约150米,位于绿化带内,紧邻居民区,人流密集,道路两旁店铺众多,地下管网复杂。市市政建管中心道排保障一所采用非开挖静态破拆换管技术,对杏林四条破损管道进行了原位换管——该技术主要是利用静态破拆设备牵引破拆头,拉着新管道替换旧管道,而旧管道也会因为新管道的存在挤压到周边的土壤中,让土壤密度更大,以更好地保护管道。
2023年,市市政建管中心在东中环污水隐患处置中引入微顶管施工工艺,在迎春街污水隐患处置、长风西街新晋祠路口施工中采用静态破拆施工工艺,浆膜内衬、紫外线固化、定位修复等技术的采用,也解决了一批小管径排水设施的修复难题。“修复破损管道时,经常听周边居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动静小了’。”道排保障一所副所长刘明杰介绍。
运用信息化、智慧化手段助推城市维护精细化管理,练好城市管理“绣花功夫”,正在我市取得良好成效。“在确定来年的养护计划时,个人会使用道路多功能检测车对道路坑槽、下沉、龟裂等问题进行仔细的检测,依据检测报告制订养护计划;使用杆式潜望镜对上报的排水管网隐患和情况做逐一核查,提高了设施养护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原永强表示。
杂错的空中线缆,像织在城市上空的一张张“蜘蛛网”,不仅影响街道环境,更带来了不少安全风险隐患。近年来,我市在逐步消除主次干道“蜘蛛网”的同时,向桥梁私拉乱接线月中旬,按照市城乡管理局的安排部署,市市政建管中心对市区范围内1000余座桥梁开展摸排,共排查存在私拉乱接现象的桥梁70余座、违规敷设线万余米。
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龙城大街平阳路通道、南内环长治路高架桥等处的架空线缆问题,城管部门要求相关单位自行清理拆除废弃、无用、私接、乱挂的线缆,线缆产权单位完成保留线缆的维护工作,市政桥梁管护人员完成保留线缆的绑扎加固并对逾期未自行清除的线缆依法予以集中清理。
敦化南路五龙口海鲜市场跨线米,原有通信单位线月底,以敦化南路五龙口海鲜市场跨线桥为试点,我市启动桥梁线缆整治工作。市市政建管中心桥梁管理所建设线米,桥架选用防火防雨喷塑材质,引地后采用PE管(聚乙烯管)跨路连接道路两侧,再将桥梁线缆与道路线缆实现有序对接,避免了线缆私拉乱接。同时,在桥梁两侧4个端点安装监控摄像头,对线缆桥架实时监测,进一步规范了线缆敷设行为。
“看着头顶的‘蜘蛛网’慢慢的变少,心里也变得清爽起来。”小店区平阳路一社区居民陈民谅对附近街头的变化深有感触。
文明,已成为太原这座城市的底蕴与灵魂,它渗透于城市的发展中,融合在百姓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