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国产碳纤维充塞“大路货”

时间: 2024-09-18 04:30:09 |   作者: 移动电商系列产品

  我国自主研制的军用大飞机“运20”日前在珠海航展上大放光彩,其卖点之一就是在飞机次承力件上使用了我国自己生产的碳纤维。

  然而,这仅仅是一面旗帜,不能全部代表国产碳纤维的真实面貌。《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一些省份看到,有的碳纤维企业虽然搞起了几十吨、上百吨的生产线,但达不到产业化标准,产能利用率非常低;有的企业由于缺少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生产线已停工半年多。工信部统计显示,分散于全国多个省份的30多家碳纤维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且技术水平和工艺路线多处于同一档次,只能生产一个型号的“大路货”。面对日、美厂商不断在对华产品出口价格上做文章,低价竞销恶意打压,仍处幼稚发展期的国内碳纤维产业正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

  10多年前,碳纤维研制的核心技术还全部在欧美发达国家手里,经过“10年生聚”、自主研发,国产碳纤维如今已初具规模。由于看好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内大量资本涌入这一行业。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这几年我国碳纤维产业的进步可以概括为“三初”:一是初具规模,二是初上水平,三是初步满足了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据了解,碳纤维是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新型材料,其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高于钢铁,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装备、交通运输、建筑工程、体育休闲等领域。由于碳纤维是提高军用飞机性能的重要材料,长期以来,日、美等国碳纤维厂商对我国进行严格的技术封锁和出口限制,直到最近10年,我国才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碳纤维属于军民两用的新材料,西方国家一直将其视为战略性物资。本世纪初,我国只有山东、吉林等地极少数企业涉足碳纤维产品,年生产规模仅为几十吨,而且产品水平落后,国内市场需求的4000多吨民用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军用的碳纤维更是“等米下锅”。

  为不再受制于人,我国在“十五”期间把碳纤维关键技术专项列入了国家“863”计划,“十二五”期间更是把其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规划。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我国碳纤维产业在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上都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据介绍,碳纤维在性能上,从低到高能形成T300、T700、T800、T1000等产品,日、美等国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T300至T1000系列碳纤维产品。目前,我国虽然达不到日、美的水平,但在T300级碳纤维上的工业化生产的全流程关键技术,已基本实现国产化突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产品已经部分替代了进口。同时,在T700、T800方面,也在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国产碳纤维已经能初步满足国内需要,在运载火箭、卫星、大型飞机和战斗机等高端装备都进行了应用。同时,随着碳纤维行业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我国培育了江苏恒神、中复神鹰、威海拓展等一批碳纤维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也培养出了一批宝贵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

  我国碳纤维发展虽然很快,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10至15年左右的技术差距,已经实现产业化的也只是部分品种,远没形成系列化产品,特别是高端产品没有实现产业化,还不足以满足高端领域的全部需要。

  《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多地了解到,在碳纤维产业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我国碳纤维产业格局出现“小散乱”现象。具体表现为:产品低水平、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单条生产线规模小;技术装备以及下游产品研究开发应用等方面与国外领先水平存在很明显差距,这些都成为制约我国碳纤维产业逐步发展的掣肘。

  据工信部统计,当前国内碳纤维产能已有一定规模,分散于江苏、河南、山东、吉林、甘肃等省份的30多家碳纤维企业。不过,这一些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而且技术水平和工艺路线多处于同一档次,且只能生产一个型号的“大路货”。目前国内建成千吨级生产线的碳纤维企业仅有四家,分别是江苏恒神、中复神鹰、蓝星公司、威海拓展。

  江苏恒神纤维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钱云宝说,很多企业在投资上马碳纤维项目之前,对这一行业缺乏真正了解。一些碳纤维企业虽然搞起了几十吨、上百吨的生产线,但达不到产业化标准,产能利用率都非常低。记者在一些省份看到,有的碳纤维企业由于缺少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生产线已停工半年多。

  “小散乱”还导致国家科研经费出现“撒胡椒面”的现象,一些碳纤维科研项目因此没办法取得较好的效果。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内碳纤维的实际年产量仅两三千吨,大部分都用于档次较低的民用品,如自行车、钓鱼竿、羽毛球拍和箱包等。在民用飞机、输电线路等高端产品上,国产碳纤维基本没市场。

  沈阳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树甫说,在日本,仅东丽一个企业的年产量,就远大于国内所有企业的总产量。“中国和日本的碳纤维之争,如同日本派出一艘现代化军舰,而我国仅能派出30多艘小舢板应战,尚未开战,胜负已定”。

  在国内企业遍地开花、“小散乱”现象突出的同时,日、美等碳纤维国外厂商又不断在对华产品出口价格上做文章,恶意打压处于幼稚发展期的我国碳纤维产业,使全行业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

  由于碳纤维的军用价值,西方国家对我国防范得非常紧。以前主要是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不转让技术、不出售设备,而在我国以自主研发攻克生产技术和生产装备的系列难点、开启碳纤维国产化进程后,日、美等国的厂商开始在价格上做文章,对我碳纤维产业进行大肆打压。

  据业内人士称,当听闻我国需要某种碳纤维却无法自主生产时,国外厂商就打出天价;当我国在产品质量和销路上有所起色时,他们便不计成本地低价倾销占领市场,导致我国碳纤维企业被迫大幅减产、停产,从而无法在连续大规模生产中减少相关成本并提高质量。

  如2003年至2004年期间,我国尚未大规模生产T300,T300-3K型高端碳纤维的国际市价虽为600至700元/公斤,而我国当时的进口价竟被国外厂商提高至8800元/公斤。近年来我国开始成规模地生产T300,国外厂商又以65元/公斤的“跳楼价”向中国出售T300碳纤维,加上关税后到国内市场也就105元/公斤。这样的价格对于国内企业来说,甚至低于成本,企业生产根本无利可图,也无法发展。

  国内碳纤维企业家对此忧心忡忡,认为“国外碳纤维的低价竞销使国产碳纤维丧失了民用市场竞争力。没有市场,碳纤维产业化也成了无源之水”。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国外对华产品价格下降曲线正好与中国投资碳纤维建设的曲线相对应,这背后明显隐藏着打压我国碳纤维产业的深刻动机。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波说,我国碳纤维的整体水平己能做到T300级,但现在仍处于从T300到T700等更高级别的提升过程中。随着美、日等国生产效率提高,其T700级碳纤维售价已接近甚至低于我国T300级的制造成本。只要我国碳纤维技术在某个节点取得突破,他们就低价抛售这个节点的产品。这种打压方式,明显是要让我国的碳纤维企业都成为“长不大的小萝卡头”,进而使我国的碳纤维市场永远受制于欧美国家。

  针对我国碳纤维行业资本盲目涌入、产业布局“小散乱”的状况,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正常采访的多位业界人士和专家觉得,国家应尽快完善碳纤维行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引导行业加快兼并重组,选择几家行业内的优势企业,摒弃国企或民企的身份偏见,着力培养碳纤维行业巨头。同时,应在加快自主创新的同时,改变碳纤维进口现状,尽快出台新的政策,使国产碳纤维行业顺利渡过“从有到优”的新阶段。

  当前,国内30多家碳纤维企业中,有一半多是国有企业。这类碳纤维企业中,除蓝星集团等少数企业具备规模产能与技术实力外,别的企业虽能依托项目经费、军工需求维持生存,但没有壮大的基础。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专家委员会委员徐坚认为,在前期发展中,为解国防军工对碳纤维的燃眉之急,中央格外的重视碳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批中字头的央企希望借碳纤维产业创造政绩,大量进入碳纤维行业。目前,这些央企创办的碳纤维项目止步于“高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保军工需求”。对这样的项目,应当由国资委牵头,打破央企门户之争、所在地政府利益之争,整合成立国字号的碳纤维集团。

  有专家建议,组织石化、纺织等领域的央企,联合有技术实力的民营碳纤维企业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徐樑华认为,江苏恒神、威海拓展等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实力在行业中居于领头羊,央企应当放下身段,参股而不控股,既弥补民企的资金短板,又充分保持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热情。还有专家觉得,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几家行业内的优势企业,摒弃国企或民企的身份偏见,调动政策性银行加大贷款,并由中央财政贴息,着力培养碳纤维行业巨头。

  多位碳纤维企业负责人认为,与其“撤胡椒面”,不如将贷款集中投放到少数几家具有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的碳纤维企业。独立自主的碳纤维产业关系国防安全与经济升级,要以国家意志鼓励政策性银行敢于放贷,扶持江苏恒神、蓝星公司、威海拓展等碳纤维优势企业发展。

  针对我国碳纤维企业在成长初始阶段就面临着国际封锁和蓄意打压,业内人士疾呼,当前我国应在加快自主创新的同时,改变碳纤维进口现状,适度保护国内产业。

  专家们表示,应出台限制进口碳纤维的贸易政策,如抬高关税或使用非关税壁垒等。碳纤维属于战略性新兴材料,国家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国内碳纤维产业自力更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能因为进口货便宜、质量稳定就允许国外碳纤维长驱直入,否则国产碳纤维产业将可能长期低迷。

  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制定限制使用进口碳纤维、鼓励使用国产碳纤维的强制性采购措施。徐坚说,在军用领域应规定将来研发的装备一定要使用国产碳纤维,现有已定型装备若使用国外碳纤维,则应在限定时间内逐步实现国产碳纤维替换。在能源、交通等重要工业领域,基于平战结合的考量,关键设备一定要使用国产碳纤维。

  同时,要对低价倾销碳纤维的国外企业实施反倾销。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兴强建议,我国应对一些搞碳纤维倾销的海外公司展开调查,同时采取反倾销措施,给予其贸易惩罚。

  此外,还须改变限制碳纤维出口的外贸政策,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上世纪70年代,我国考虑到碳纤维是战略性材料,且国内研发刚刚起步,产量极小,因而确立了禁止碳纤维出口的政策。40年后的今天,我国碳纤维生产能力已经大幅度提高,而且面临开工不足的严峻局面,急需利用海外市场打开销路。

  在2008年国外碳纤维巨头低价竞销战略的打压下,我国碳纤维因无法快速突破千吨级生产线稳定化生产,成本居高难下,民用市场发展滞缓,进入了从工程化到产业化的漫长过渡期。国内碳纤维企业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说,国家现有的促进体系没有预估到我国碳纤维会出现这一过渡期,乐观地认为产品质量过关,就能轻松实现产业化,这导致过渡期的相关促进政策成为空白区。

  专家们建议,目前需尽快出台新的政策,使国产碳纤维行业顺利渡过“从有到优”的新阶段。

  一是在技术上,可以聚合科研资源协同攻关,以企业为主推动工程化应用。这必须在科研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加强顶层设计,在依托科研院所加强基础科研的同时,引导几家技术储备和产业化基础较好的优势企业,以产促研,推动碳纤维工程化技术升级和创新,进而促进我国碳纤维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重点开拓民用市场,引导使用国产碳纤维。当前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国内输电电缆、风电风车叶片、民用航空、高速列车、通讯光缆、石油钻井平台、土木工程等民用领域正日益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需求迫切、空间巨大,我国应重点开拓,从而推动国内碳纤维生产的规模化和成本的不断降低。

  三是国家可适当通过财政补贴,对生产公司进行扶持。国内一家公司的负责人说,在当前国产碳纤维行业被国际企业打压得难以起步的状况下,建议国家“扶一把、送一程”,“如果国家能给予一公斤30元的售价补贴,就能保证我们不亏本。”

上一篇:光威复材董秘回复:公司两个出产性募投项目一个产品是T700ST800S级碳纤维市场价现在在2+5+元公斤;另一个产品是M40JM55J级碳纤维除了光威的现在尚没有可比市场价

下一篇:惊艳!淡紫色小衫搭配白色健身裤带你领略时尚性感气质完美!

Copyrigh © 2013 hongan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Zhejiang Hongan Paper Co., Ltd. 华体会体育首页官方app-华体网站 版权所有网站备案:浙ICP备130258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