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2018年亚洲各国化纤行情报告:挑战和机遇并存

时间: 2024-05-30 07:57:02 |   作者: 产品体系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全球化纤产业格局正处于变化调整期,亚洲各个化纤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均面临着进一步转型与升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信息和发展思路的交流更重要,全球化纤界的合作更为必要。

  在第12届亚洲化纤会议上,中国、印度、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中国台湾、泰国、印尼的化纤行业代表就各自的纺织及化纤产业的发展现状、结构调整及面临的挑战等作了重点介绍,并就各自产业未来发展等进行预测和探讨。

  作为全球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化纤行业在2018年整体运行质量良好,生产保持较好增长,效益增速稳定在较高区间,但各子行业运行有所分化,涤纶和锦纶行业总体表现良好,黏胶纤维、腈纶和氨纶行业运行较为困难;企业间也出现分化,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卓胜作为发言代表,介绍了中国化纤行业发展现状,并对行业运作情况和发展的新趋势进行预判。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中国化纤产量达5011万吨,同比增长7.68%。其中涤纶占80.1%。中国化纤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较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7989.58亿元,同比增长12.42%;实现总利润393.89亿元,同比增长10.31%。化纤行业成为纺织行业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重要支撑。而在多数子行业的利润率比2017年会降低的情况下,涤纶行业表现亮眼,利润率达5.12%,同比提高0.27个百分点,成为化纤行业利润增长的重要支撑。

  从市场层面来说,行业利润的增加主要归功于产品价格的上涨和下游需求的跟进,但其本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供求关系取得改善。另外,随着中国“三品战略”的推进,中国化纤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所提升。

  全球经济继续保持扩张但增长势头减弱,对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何卓胜谈到,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纺织行业主要运行指标增速将较2018年有所回落,出口增长压力尤为突出。中美贸易摩擦进展仍然曲折,各种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将对市场预期及公司制作经营造成冲击。但纺织化纤行业面临的国内市场环境仍然稳定,挖掘内需潜力的机遇也任旧存在。行业企业应着力提高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2017~2018年间,印度GDP成长率为7.2%,是南亚地区持续成长最快的经济体,未来一段时间内,印度经济成长预计将更稳固并持续高于全球中等水准。印度人口的平均岁数相对年轻,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享有人口优势的独特地位,这是推动投资和消费的强有力的因素,这使印度市场极具潜力。

  2018年,印度化纤原料产能分别为:PX 585.5万吨、PTA 643万吨、MEG 234.9万吨、己内酰胺7.5万吨,可见印度有充足的原材料供给可确保化纤更稳定的生产;化纤产量分别为:聚酯长丝347.7万吨、聚酯短纤157万吨、纤维素纤维54.6万吨、腈纶9.3万吨、锦纶10.5万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可持续供应。

  印度合成纤维协会秘书长S C Kapur先生表示,印度跨足原料、纱线、面料、服装服饰等纺织品制造和营销的所有环节,有助其成为可靠的采购中心;不断的提高的创新能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实施、更好技术的应用等,有助于纺织产业的稳健发展;而政府持续的政策支持和利于经商的友善投资环境使印度成为外商投资的优选地之一。

  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化纤制品,自此之后也经历了从追求量的扩充到追求质的增长的过程,在2008全球经济危机之后,化纤生产规模会降低,在最近一段时间进行了结构性改革,每个企业都选择了自己优势的领域,并把重点集中到了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上。2015年开始,行业再度预警,2017年会计年度(从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化纤消费量为94.9万吨,应用于非服饰所占的比重,增加至82%,显示出行业从低谷走出的迹象。

  2018年,日本化纤产量为88万吨,较前一年度减少3%,车用及非织造布的产量仍维持稳定,预计这种趋势将随着日本产业用和家饰用的需求而持续;纺织出口值为82亿美元,较前一年度增加3.3%,进口值为394亿美元,较前一年度增加7.5%,贸易逆差达312亿美元。纺织品(包括非织造布、车用纺织品、涂层布料及诸如绳、网、帐篷等工业用纺织品)主要出口项目中,化纤面料持续减少,非服饰用纺织品增加。

  虽然中国是日本最大进口国及出口国,但其所占比重已逐年减少。从2007年到2018年,出口比重从39%下降到30%,进口从75%下降到57%。东盟各国占日本纺织品比重已持续增加。

  对于行业未来发展,日本化纤协会副会长、UNITIKA公司社长&CEO Hiroyuki SHIME表示,要强化高性能及高功能性纤维等技术开发,开发新的市场;进一步促进标准化(JIS/ISO);研发计算机显示终端应用领域的多样性;强化与潜在的应用产业之跨业合作等。

  2018年化学纤维产量为136.3万吨,年成长率减少1%,与前一年度相比,聚酯短纤增加1 %,但聚酯长丝、锦纶、聚丙烯腈纤维分别减少1.5%、5.6%、10.8%;销售量为134.4万吨,年成长率减少3.1%,聚酯长丝、聚酯短纤、锦纶、聚丙烯腈纤维分别减少3.6%、1.5%、5.3%及9.9%;内销占47.6%,而外销占52.3%,聚酯长丝/锦纶以内销为主,聚酯短纤/聚丙烯腈纤维以外销为主。

  2018年,由于市场占比减少、价格竞争过度、各种各样的环境法规的加强以及全球和国内供过于求,导致获利能力变弱,韩国化纤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对于怎么样应对这样的困境,韩国化纤协会Kim Jingyu表示,亚洲化纤行业要与全球业界进行合作;韩国化纤行业重新整合应考虑缩减供过于求差距和提高生产力;化纤公司要将现有的经营事物的规模转移到高性能、高功能等高的附加价值的材料和产品,特别是与最终用户合作找到行业的消费趋势,一流的企业的核心战略是开发新材料,为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准备好,最终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8年,纺织及成衣业出口为29.2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86%,美国是其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每年占纺织品和服饰出口总量超过18%;进口为33.2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5%。2018年,化纤产量分别为:聚酯长丝25万吨、聚酯短纤11.6万吨,开工率为94%,其中聚酯长丝出口13.3万吨,聚酯短纤出口10.3万吨。

  马来西亚纺织及成衣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约40%劳动力为外籍劳工,而化纤及纺织品行业的工资和别的行业相比相比来说较低,因此工人短缺成为阻碍纺织及成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问题;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并持续增加、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反向关税、难以获得支持和经济援助等都对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利。为了推动纺织及成衣产业的发展,马来西亚将其列入工业总体设计3(MP3)中的重点产业,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推动工业4.0的发展,同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是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如工业和家用纺织品、功能性面料、高科技纺织品和智能服饰等,从而提升产业链价值。

  纺织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是世界第四大棉花生产国,拥有亚洲第三大纺纱产能;是全球第四大聚酯短纤消费国,仅次于中国、印度及美国。过去6年,巴基斯坦聚酯短纤生产厂商已缩减为现在的三家,这得益于他们业务的多样化。2018年这三家生产商合计总产能约53.7万吨。巴基斯坦是亚洲第八大纺织品出口国,纺织产品占全国出口的58%,家用纺织品、棉织物、针织服装和机织服装是其四大出口产品,2018年巴基斯坦纺织品出口值135.5亿美元,同比增长10.43%,未来5年内整个纺织产业链预计投资70亿美元,出口将以倍数成长。

  ICI巴基斯坦公司聚酯纤维事业部经理Rizwan Afzal Chaudhary表示,巴基斯坦纺织企业面临能源成本、能源供应、基础设施不够发达、劳动力不够熟练等问题,以及聚酯短纤产业原料的关税保护导致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行业不公平竞争等挑战。对此,他提出,未来巴基斯坦应致力于生产高附加价值产品,并向以出口为导向转变;新增高度自动化的工厂和机器的投资,投资下游非织造布以提升国内聚酯纤维的用量,投资上游以提高原料的供应;通过与其他几个国家如中国公司的技术合作,充分的利用CPEC等。

  2005~2018年台湾地区纺织业产值为新台币3721亿~ 5012亿元之间。2018年人造纤维生产量239万吨,人造纤维制造业产值达新台币958亿元,占整体纺织产业新台币3894亿元的25%。台湾地区纤维纺织产业一直以差异化发展为战略思维,以差异化的思维、策略、产品、市场为成长动能。如在差异化产品方面,以高科技、多机能为创新素材,通过凉感衣、发热衣进行温度管理,通过智慧衣、保健纱进行智慧管理,着重于扩展研发产业用、家饰用产品,通过短纤维、非织造布实现医疗保健,其产品研发生产等以减碳排、节能源、永续环保为出发点。

  台湾区人造纤维制造工业同业公会副秘书长俞玲华表示,台湾人造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于特殊应用领域、特定客户市场,如德国、美国户外运动用品展,德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展、家用纺织展等;关注开发专业纺织展、开发高潜力市场,如日本东京纺织展(家饰用纺品市场)、韩国首尔纺织展(潜力市场)、非织造布展(短纤市场);善用群聚效应,开辟纱线专区,如四年一次的ITMA国际纺织成衣机械展首辟纱线展区,推广台湾地区优质纤维纺织产品;专注于纤维材料之创新研发,如纤维之材料改进、跨界发展以及异业结合、创新研发等;通过和终端品牌合作洞悉市场需求,从而为公司能够带来长期、稳定的高获利。

  具有从纤维制造到成衣生产的完整产业链。1985年以来,泰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之一,美国是其最大买家,占据泰国全部纺织品出口的1/3,其次是欧盟、东南亚、东亚和中东地区。

  2018年泰国人造纤维出口额为9.9亿美元,年成长率为8.4%;新增了再生聚酯纤维产能,出口相应增加,但由于泰国政府严控来自其他几个国家进口薄片和PET瓶用粒,2019年所有业者都会对回收产品调整其因应策略;同时扩展更多高性能及功能性纤维以运用于卫材和工业方面。泰国化纤协会会长Somkid Rattanaprapaporn特别提到2019年芳纶开始步入市场,尤其是用于安全防护性产品,可见科技和功能性纺织品对于支持政府政策变得更加重要。

  经济状况比较健康,政府在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物流发展,下一步将关注人力资源发展,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以跟上工业发展的需求。印尼纤维及长丝织造协会秘书长Redma Gita Wirawasta谈到,印尼纺织品出口是制造业出口总量的10.5%,是出口推动因素,但仍然在贸易差额方面面临挑战,需改进国内消费,增加出口,具体可鼓励上下游纺织企业增加投资,实现一些短期的目标;鼓励国外企业等投资印尼的纺织行业,以此来降低贸易逆差。

  目前,印尼已形成了化纤、纺纱、织布、染整、成衣制造等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2018年,印尼总的人造纤维产能为250万吨,产量为109万吨,其中聚酯长丝的产量增长为18.6%,可在国内市场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2025年之前,希望聚酯长丝、短纤能有更多的投资,可更好地满足国内的需求,实现自给;同时可增加国内外投资推动纺织品特别是非织造布的快速发展。

上一篇:财经深一度丨国产碳纤维如何逆袭?走进我国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

下一篇:纤维梳理机市场调查与研究报告-主要企业、市场规模、份额及发展趋势

Copyrigh © 2013 honganz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Zhejiang Hongan Paper Co., Ltd. 华体会体育首页官方app-华体网站 版权所有网站备案:浙ICP备13025892号-1